top of page
金剛經第三品白話文,原文與講解
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
金剛經白話文

佛陀對須菩提說:
「諸位發大乘心的菩薩摩訶薩(即偉大的菩薩),應當這樣來降伏其心:
無論是哪一類眾生——是從蛋中出生(卵生)、從胎中出生(胎生)、從濕氣中出生(濕生)、或是變化而生(化生);是有形色的,還是無形色的;是有思想的,無思想的,或介於有想與無想之間的—— 我皆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,完全滅度、解脫。
然而,即使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,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被我滅度。
為什麼呢?須菩提,如果菩薩還執著「我相」、「人相」、「眾生相」、「壽者相」(我、人、生命、壽命的觀念),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。」
金剛經講解
這一品被稱為《金剛經》的「正宗分」,也就是主旨開始的地方。
佛陀指出,大乘菩薩修行的關鍵是:雖然發心度一切眾生,但不能執著「有一個眾生」可度,否則即落入 「我相、人相」等執著,違背了般若空性智慧。
表面上看,佛說「我使無數眾生得度」,但立刻又說「實無眾生得度」,這是破除執著與分別心的說法——即一切眾生本來清淨,所謂「度」是從煩惱幻相中回歸本性,而不是「我」度了「他」。
這段文字強調:菩薩行雖廣大無邊,但應該無住於相,行於空慧。這正是「大乘」精神的精髓。
金剛經原文
佛告須菩提:「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:
所有一切眾生之類,若卵生,若胎生,若濕生,若化生;若有色,若無色;若有想,若無想;若非有想非無想——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。
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
bottom of pag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