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第十四品白話文,原文與講解
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
金剛經白話文

當時,須菩提聽聞佛說《金剛經》,深深領悟其中的真義,感動得熱淚盈眶,悲喜交集,對佛說:
「世尊!這部經真是難得!佛所宣說的這樣深妙的法義,我從過去以來雖已有慧眼,卻從未聽過如此究竟甚深的經典。
世尊!如果有眾生聽聞這部經,內心能夠生起清淨的信心,那他便已契入真如實相。應知這樣的人,已成就第一等、最稀有的功德。
所謂實相,就是無相,所以佛說它是『實相』——無形而實在的真理。」
「世尊!我今天能聽聞這樣的經典,並且信解、受持,對我來說已不算困難;但若在未來五百年後的世代,有眾生聽到這部經,仍能信受奉行,那才是真正的稀有人。
為什麼呢?因為這樣的人,內心已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他已超越一切表相。
事實上,所謂的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其本質也都是『非相』。
只有真正離一切相的人,才能名為佛。」佛告須菩提:
「正是這樣,正是這樣!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,不感到驚訝、不恐懼、不畏懼,應當知道此人極為稀有。
為什麼?因為如來所說的『第一波羅蜜』,其實不是固定不變的法門,所以才叫第一波羅蜜。
同理,所謂的『忍辱波羅蜜』,如來說它其實不是忍辱,才叫忍辱波羅蜜。」佛接著說:
「須菩提!你應當知道,當我在過去被歌利王一刀一刀割截身體的時候,我內心沒有我相、沒有人相、沒有眾生相、也沒有壽者相。
為什麼?因為如果當時我執著有這些相,就會生起憤怒與瞋恨。
我又憶起,在過去五百世中,我曾作忍辱仙人,在那些世中,也從未執著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之相。」佛結語說:
「所以,須菩提!真正的菩薩應當離一切相而發菩提心。
發心時,不應依附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,而應當生起『無所住』之心。
如果心有所執著,那就不是真正的無住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說:菩薩在布施時,不應住於色相來行布施。
菩薩應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布施,但如來說:一切相即是非相;一切眾生即非眾生。
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欺語者、不異語者。
如來所證得的這個法,既不是實有,也不是虛無。
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就像進入黑暗,看不清楚東西;
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就如同在陽光下睜眼看見一切萬物。」
佛最後說:
「須菩提!將來的世界裡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夠受持、誦讀這部經,如來必定以佛眼悉知、悉見此人,
這樣的人,將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。」
金剛經講解
這一段是《金剛經》的情感高潮與智慧總結。
首先,**須菩提的流淚並非悲傷,而是因深刻體悟佛說空義之偉大而感動。**他指出:「實相即非相」的真理,是他前所未聞的究竟之教。他讚歎:若在未來末法時代,仍有人能信受這部經,那人不只是難得,更是已達「離一切相」的佛種之境。
佛陀則進一步印證須菩提的領悟,強調:真正的布施與修行,要從『無住』出發,從『無我』出發。
佛舉自己過去修行的經歷(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),說明即使遭遇極端痛苦,若內心無我,即不生嗔恨,這是「忍辱波羅蜜」的真諦。
這段也再次指出:
所有波羅蜜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等)都不是實體可得之法,
所謂「眾生」亦是幻有,若執著有「我在度眾生」,即不是真菩薩。
無住而行、無相而發心,才是真正的菩薩之道。
最後,佛用光明與黑暗的比喻,再次點明關鍵:
有執著者,如盲於暗中,無執者,如目在光中。
因此這一段既是《金剛經》的情感總結,也是義理的最深層重申:無我、無法、無住,即是成佛之道。
金剛經原文
爾時,須菩提聞說是經,深解義趣,涕淚悲泣,而白佛言:「希有!世尊。佛說如是甚深經典,我從昔來所得慧眼,未曾得聞如是之經。世尊!若復有人得聞是經,信心清淨,即生實相。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。世尊!是實相者,則是非相,是故如來說名實相。
世尊!我今得聞如是經典,信解受持不足為難,若當來世後五百歲,其有眾生,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希有。何以故?此人無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所以者何?我相,即是非相;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是非相。何以故?離一切諸相,則名諸佛。」
佛告須菩提:「如是,如是!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當知是人,甚為希有。何以故?須菩提!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,是名第一波羅蜜。須菩提!忍辱波羅蜜,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,是名忍辱波羅蜜。
何以故?須菩提!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,我於爾時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何以故?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,若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應生瞋恨。
須菩提!又念過去於五百世,作忍辱仙人,於爾所世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
是故,須菩提!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若心有住,即為非住。是故佛說菩薩心,不應住色布施。
須菩提!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,應如是布施。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;又說一切眾生,即非眾生。
須菩提!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。
須菩提!如來所得此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
須菩提!若菩薩心住於法,而行布施,如人入闇,則無所見。若菩薩心不住法,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
須菩提!當來之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於此經受持、讀誦,則為如來,以佛智慧,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