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金剛經第二十三品白話文,原文與講解
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
金剛經白話文

接著佛又說:「須菩提!這一切法的本性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之別,這才是真正名為無上正等正覺(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。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之見,來修行一切善法,便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須菩提!所謂『善法』,如來說它其實並不是實有的善法,因此才名為善法。」
金剛經講解
佛在這段話中再次強調三個重要觀念:
一、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
佛法的本質是「平等無二」的。這裡的「法」指一切存在、現象及修行的方法、內容,從空性的立場來看,它們無有固定自性、無有實體差別,因此沒有真正的「高貴與卑劣」之分。真正的佛智不是在表面法門中找優劣,而是見一切法皆空,平等無二。
二、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」修行善法
佛指出,若要修一切善法(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),必須不執著於四相(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)。也就是說,不要在行善時生起「我在行善」、「我是善人」、「我要利益他人」等執念,否則仍是有相之行,未能契入佛法真義。
只有在無我、無人等觀照下修行,才是真正清淨無漏的波羅蜜行,才能證得無上菩提。
三、「善法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」
這一句是《金剛經》風格的典型語法:「即非……是名……」,表示:從究竟義來看,善法無實體,不可執著,不是我們以為的那種「善法」。正因為不執著於它是善,才是真善。這句話揭示了空性中的善——是離相、離名、無住的善。
金剛經原文
復次:「須菩提!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」
bottom of page
